浸出工艺是指向一定粒度的矿石中添加浸取剂,选择性地将氧化铜矿物溶解,使矿石中的铜以离子形式进入到浸出液,然后通过萃取、电积等技术将浸出液中的铜提取出来的过程。浸出剂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酸性浸出剂和碱性浸出剂。酸性浸出剂主要包括硫酸、盐酸、硝酸等,其中硫酸最为常用。碱性浸出剂主要以氨水为主。
氧化铜酸浸法
对于低品位氧化铜矿如地表矿、残矿等,酸浸法应用非常广泛。酸浸法通常以稀硫酸作为浸出剂,主要适合处理以酸性脉石为主的矿石。当矿石中含有大量钙镁碳酸盐等碱性脉石时,由于会消耗大量硫酸而导致效果较差。浸出工艺按照浸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堆浸和搅拌浸出两种。其中堆浸生产周期一般较长,规模相对较大,投资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。搅拌浸出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的浸出指标,技术成熟且应用范围广。
氧化铜矿釆用硫酸浸出的原理相对比较简单,大部分氧化铜矿物都很容易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溶解,但赤铜矿溶解性较差,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氧化剂才能与稀硫酸充分反应。氧化铜矿物酸浸反应机理可用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表示。
孔雀石酸浸反应:
CuC03Cu(0H)2+2H2S〇4=2CuS04+C02+3H20(2-1)
蓝铜矿酸浸反应:
2CuC03Cu(0H)2+3H2S〇4=3CuS04+2C02+4H20(2-2)
黑铜矿酸浸反应:
CuO+H2SO4=CuS04+H20(2-3)
赤铜矿酸浸反应:
Cu2〇+H2SO4=CuS〇4+H20+Cu(2-4)Cu02+2H2S〇4+l/2〇2=CuS04+2H20(2-5)
硅孔雀石酸浸反应:
CuSi03-2H20+H2SO4=CuS04+Si02+3H20
针对某高结合率氧化铜矿,主要的含铜矿物为硅孔雀石以及少量的赤铜矿,氧化率高达98.3%,结合氧化铜含量占45.6%,采用浮选工艺效果较差,吕晋芳等采用稀硫酸搅拌浸出工艺对其进行处理,首先将原矿磨细至-0.074mm含量占60%,然后在矿浆浓度为35%、硫酸添加量为185kg/t的条件下搅拌浸出1.5h,最终铜的浸出率可达95.51%,获得了较好的浸出指标。
相对于搅拌浸出而言,堆浸技术工艺则相对较为简单,此外由于其生产成本低,适合大规模生产,因此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
针对新疆某低品位氧化铜矿,刘美林等以稀硫酸为浸出剂进行了堆浸工业试验,研究了矿堆高度、矿石粒度对矿堆渗透性、铜的浸出率以及对酸耗的影响。试验时将矿石破碎到50nun以下进行筑堆,堆浸时间为60天,此时铜的浸出率可达80%以上,每吨原矿硫酸的消耗量为24.2kg。该工业试验证明了该矿采用堆浸工艺的可行性。
为了提高矿堆的渗透性,必须优化矿石级配,缩小矿石粒度范围,并尽量脱除部分泥质矿物,使矿堆内部形成良好的渗流通道。矿堆的渗透性也受到压实度的影响,压实度越大渗透性会变差。此外,随着堆浸时间的延长,矿堆的渗透性系数逐渐减小。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化学堵塞,即生成的不溶性硫酸盐在渗流孔道内逐渐沉积而堵塞,从而导致矿堆的渗透性系数缓慢降低。
在线留言
请填写您的需求信息,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为保证能及时处理您的留言,请务必准确填写联系电话!